架设聚合支付通道,对接套现类APP,以虚构交易的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支付现金从中获取手续费获利,非法套现数额高达7.7亿元。近日,经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检察院提起公诉,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判处董某、陈某等5人有期徒刑五年九个月至有期徒刑三年,缓刑三年不等刑期,各并处罚金。
信用卡额度秒变现
2024年1月末,镇江市民朱先生在浏览短视频时,被一则标注“零风险、即时到账”的推广广告吸引,想到自己有信用卡额度闲置,不如变现使用。在添加对方微信后,对方向朱先生发送了“瀚某生活”“鑫某付”等几款APP的下载链接。朱先生在“瀚某生活”APP上绑定信用卡和银行卡进行了注册,一番操作下来果然收到银行到账短信。尝到甜头的朱先生在之后的一个多月里,又多次使用“瀚某生活”“鑫某付”进行套现,直至接到银行风险提示电话才知道自己违法了,便立即报了警。经过初步侦查,公安机关发现“瀚某生活”等APP通过快捷收款模块向用户提供信用卡套现服务,且信用卡刷卡收款账户与储蓄卡付款账户高度重合,疑似使用了相同的支付结算通道。2024年3月14日,公安机关以涉嫌非法经营罪对此案立案侦查。
2024年3月21日,“瀚某生活”“鑫某付”APP负责人李某、柴某以及为APP提供支付结算通道的第四方平台“某商数据”负责人董某、技术人员吕某分别在山东、河南等地被抓获归案。经过审讯,几人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。
黑产链浮出水面
毕业于财经院校的董某本是支付行业“弄潮儿”,却在发现套现APP的市场需求后动了歪心思。他了解到,从事信用卡套现业务的前提是必须接入支付系统,而他担任代理的某第三方支付公司恰恰拥有互联网支付牌照,可以提供线上支付结算接口。看到商机的他,本打算直接把接口提供给APP运营方赚取差价,但为了准确掌握套现数据,从而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和套现APP运营方对账,进而赚取刷卡费率差额,董某聘请技术人员吕某搭建了“某商数据”第四方支付平台,开发出“经纬度匹配+入网商户代付”的套现技术方案:用户在套现APP绑定信用卡发起申请后,系统通过“跳码”技术伪造本地商户交易信息,经第三方支付通道扣除手续费后,资金秒转至用户储蓄卡,由此实现套现操作。
经查,2023年9月至2024年3月间,“某商数据”平台先后接入“某和管家”“达某钱包”(截至案发已被安徽、浙江等地公安机关打击处理)“瀚某生活”“鑫某付”等四款套现类APP,形成“技术开发-通道对接-运营推广”的分工链条。吕某负责系统开发和日常维护,董某负责对接支付通道,李某、柴某等人运营套现平台并进行线上推广,通过与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非法合作,依照不同比例,共同参与对套现用户支付的手续费(套现金额的0.4%-0.7%不等)的分配,仅半年时间就为全国十余省份的持卡人非法套现合计7.7亿余元。
致富梦碎落法网
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后,检察机关通过电子数据勘验、资金流向分析等方式,完整还原了非法套现犯罪链条。针对主犯董某辩护人提出的“技术中立”辩解,检察官结合后台修改交易数据的“跳码”证据,锁定其主观故意。检察机关认为,董某等人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,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,扰乱市场秩序,情节特别严重,其行为均涉嫌非法经营罪。“瀚某生活”员工陈某虽未参与套现APP运营,但其在明知“某和管家”“达某钱包”等APP为套现类APP的情况下,仍将其介绍给李某,并通过李某介绍给董某,从中获取好处费,检察机关引导公安机关查清事实、固定证据后将其补充移送起诉。2024年12月5日,润州区检察院以涉嫌非法经营罪对董某、李某、柴某、吕某、陈某等5人提起公诉。2025年2月28日,法院经审理全部采纳检察机关提出的量刑建议,对董某等5人作出上述判决。